转播到腾讯微博

牟银清和他研制的各种便民小工具
转播到腾讯微博

蚊香分离器
转播到腾讯微博

炸酥肉的筷子
昨日,71岁的退休水管工牟银清被网友发上微博,他的DIY精神很快被传播,织成更多的“围脖”。
12年来,老牟从生活点滴搜寻发明灵感,专事DIY一种功能奇妙或多种功能实用的刀具,目前已达40个种类;他发明的每种刀具无一例外变成商品,而且很抢手———最低售价仅2元。
1993年,老牟从川南矿区水管工,变成退休工人。现在,他住永川区石油汇碧苑小区,DIY奇妙或多功能刀具使他成为小区、街头巷尾名人,粉丝几乎是清一色的家庭主妇。
1999年,老牟从外孙女咬根指头大小、属不锈钢的钢管磨牙场景,突发奇想:何不借助跟水管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手艺,DIY一些实用物件?说干就干,次日,他从小区附近的不锈钢管门市寻来边角废料,铁錾和锉刀等工具先后派上用场……
是时,DIY暂未传入国内。老牟做梦都没想到,12年后的今天,他会被网友发上微博成“重庆最老DIY达人”,跟时尚沾边。昨日,《香港摄影报》驻重庆记者李松茂介绍,去年,该报慕名给老牟作宣传;后来,老牟引起央视关注。
“我只读过小学,要是上了中学早评上技师了。”老牟很豁达,思维敏捷。末了,他强调,不打算对40个种类的刀具申请专利———那样做,很累。
这批刀具中,每把都有这样的特征:若老牟不介绍,旁观者永远猜不出所以然。另外,受文化程度影响,他无法对每把刀具取出名称。
不过,这并不影响老牟随机讲解生活味浓、功能奇妙的DIY宝贝。
宝贝外形似护指
戴它不是防指甲断裂,是用来掐藤菜的
电影中,慈禧太后的指头总戴着类似鸡爪、工艺精美的饰物。它叫护指,用途是防止指甲断裂。
老牟的系列刀具中,有跟护指造型近似的宝贝。不过,做工只能用不经雕琢来形容:不锈钢管截断三四厘米长的小段后,一端按45度角打磨成断面,最后在断面略微磨出刀口即可。
当拇指和食指各戴一个后,随手指掐动,藤菜应声断开。老牟讲,前不久,他推小车沿街打广告(对每种刀具进行功能演示)时,有个主妇试探着求助:希望他发明一种掐藤菜不让手指甲染黑的工具。
回家当晚,老牟没像往常那样看电视———脑海里一直在算盘怎样做件掐藤菜不脏指甲的刀具。临近子夜时分,他突然起身离床,寻纸画设计图。最终,没任何文字注解、仅他懂的设计图形成———一张掐藤菜刀具的剖面草图。
现在,这种刀具根据购买者指头大小,演绎出粗细各异的种类。时值藤菜上市季节,他每天都要卖好几对。
金属筷镶木手柄
炸酥肉油温高且肉易成团,它能轻松搞定
这款刀具同样没名称,奥秘主要在金属筷子末端、镶木质的手柄上。
“莫看它不起眼,油锅炸酥肉的时候用途可大了。”老牟笑着解释,通常,切成条状的酥肉经红苕粉等淀粉浸泡之后,若下锅速度慢,肉条会成团或偶尔缠成小块,放进油锅后想迅速分开极难。
“每年春节,我炸酥肉要甩两三双筷子。”邻居赵阿姨说,往年,她每炸次酥肉,油温会把竹筷炸焦。今年初,她买了老牟的这款刀具后,炸酥肉不再犯愁:木柄不传热,再不怕烫手;夹酥肉那端的筷子有特制刀口,分离因淀粉沾连的肉条很轻松。
另外,老牟还发明了一种像接力棒的钓鱼打窝子的刀具。
说毕,老牟开始做示范:先对诱饵戳动几下后,诱饵乖乖进入不锈钢管;接着,扬手划半个圆圈往前抛,诱饵飞离不锈钢管。围观者无不啧啧称奇。
奇异厨刀唱主角
可刨鱼鳞、刮洋芋皮、削苹果皮、剔红苕眼
刨鱼鳞、刮洋芋皮、削苹果皮、剔红苕眼……老牟随手拿起一把一端似笋尖的刀具,如数家珍地讲出7种功能。
昨日,他那辆日常推着走街窜巷的小车上,密密满满吊着各种主要用于厨房的奇异厨刀。期间,他随机展示刮洋芋皮功能时,刀刃竟在木棍上刨出泡花———寓意锋利,去除瓜果皮是很轻松的事。
“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候闲着,不是琢磨发明刀具就是推小车去叫卖。”老伴何光清讲,老牟DIY刀具迄今,除思维变得越来越敏捷外,身体也很硬朗。
“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。”老牟这样解释坚持12年的初衷。
重庆晚报首席记者黄艳春 文 记者 冉文 摄
名词解释
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,指自己动手,没性别、年龄区别,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做。它起源于欧美,已有50年以上历史。近年,它传入国内渐成流行的原因,与其代表的精神有直接关系,即自己做,自己体验,挑战自我和享受其中快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