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年前的故事
8岁时坐火车迷路
她无依无靠
有人给她一碗热稀饭
40年后的寻找
48岁的她想找恩人
她告诉女儿知恩图报永远都不晚
只要有爱,不是亲人,胜似亲人。
日前,市民李女士打来电话,“请你们帮帮我。有一个人,我找他找了40年。”
昨天上午10时,记者见到了李女士。她叫李儒荣,今年48岁,在綦江区安稳镇重庆能源松藻煤电公司工作。
坐车
8岁的她下错了站
李儒荣小时候家住綦江区赶水镇小鱼沱。40年前的一个冬天,小儒荣大约8岁。一天中午,她的父母发生了争吵,愈演愈烈。小儒荣上前拉劝,也被父亲挡开。于是,她准备去找住在綦江城区的舅舅帮忙。
小儒荣常和父母到舅舅家玩,知道去舅舅家要先坐火车到赶水镇,再转小火车到綦江火车站。出站后,沿着铁轨走大约20分钟,过个桥就到了。
下午2时,小儒荣到达赶水镇,坐上了开往綦江火车站的小火车。“我记得过了三江站,下一个站就是綦江站。”下午5时,小儒荣到达三江站。又过了几十分钟,火车停了。小儒荣下了车。然而,这一站还没到綦江站,而是前一个站:转关口站。
迷路
黑夜里放声大哭
沿着铁轨走了半小时,小儒荣发现前路越来越陌生。“舅舅家旁边没有大片的田,而我当时却走到了一个有很多田的地方。”始终不见舅舅家熟悉的样子,小儒荣紧张了。
冬天的冷风阵阵吹来,天也渐渐黑了。身边没有一个人影,肚子饿得咕咕叫……小儒荣还在铁轨上走着,除了偶尔驶过的火车,四周已基本看不清东西。“那一刻,我心里恐惧到了极点,身边微小的风吹草动都让我浑身颤抖。”
最后,小儒荣在黑暗中放声大哭。“那时候,除了哭不知道还能做什么,只希望哭声能够引来他人注意。”李儒荣说。
被救
好心人带她回家过夜
小儒荣边走边哭,脱离了铁轨沿线,而是从小路往田坎上走去。
“小娃儿,你是哪个?为什么在这里哭?”走了不到1分钟,突然,小儒荣耳边传来一声呼喊。她顺着声音望过去,发现几十米开外隐隐约约有一个人。走近一看,是一个叔叔,背上还背了一个看上去只有三四岁的小男孩。
“你做啥子?怎么在这里哭?”看到叔叔又问了一遍,李儒荣大起胆子回答:“我走我舅舅家去。”“你舅舅是哪个?住在哪里?”李儒荣没有迟疑,将舅舅的名字告诉了对方。
“哦,我认得到,是住在柯家湾的吧。”“小妹妹,你不要哭了,跟我一起回家吧。今天太晚了,没得车了,你明天再去吧。”
听了叔叔的话,小儒荣赶紧答应。“我只希望赶快摆脱黑暗,根本没有想过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。”李儒荣回忆。
“你吃饭没得?我给你做点饭吧。”到了家,叔叔问小儒荣。她不断摇头。隔了一会,叔叔端来热气腾腾的稀饭,还有一些咸菜。小儒荣顾不得烫口,几下就喝完了。吃完饭,叔叔安排小儒荣和他女儿一起睡。
“我从来没觉得稀饭是如此好吃,盖在身上的被子是如此温暖。”李儒荣回忆,那一晚,她一觉到天亮。
回家
小姑娘埋下心愿
第二天上午,小儒荣走出卧室,叔叔已经起床了。
“我马上要上班了,就不送你了哦。”叔叔说。
小儒荣点点头。
“到了綦江火车站,你找不找得到舅舅家?”叔叔问。
小儒荣又点了点头。
“那你还是沿着铁轨走,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走到。”
李儒荣回忆,第二天白天,她沿着铁轨走,成功找到了舅舅家。此后,她和舅舅一道回家,“舅舅来处理我父母吵架的事,父母也以为我在舅舅家住的,那晚上的遭遇没人问起。”李儒荣说,不过,那时起,她心底就埋下了一个愿望:长大后一定要找到那天帮过自己的叔叔,亲口对他说声谢谢。
小姑娘找叔叔
花了40年
18岁时,李儒荣参加工作,搬到了綦江区安稳镇。25岁,李儒荣当了妈妈。事易时移,不过,她始终没忘记8岁那年的遭遇,“遇到困难时,只要一想起那天的场景,心中就充满了温暖。”
李儒荣说,这些年来她多次委托朋友打听好心人下落,也时常蹦出找他的念头。但时间久远,很多信息都已记不清楚。
昨天下午,记者与李儒荣一道,多方询问,终于找到了转关口火车站。“你们找火车站干啥子嘛?那里都没有火车停靠了。”一名居民询问。将来意说明后,对方热情表示:“我对这一片非常熟悉,我带你们去找。”这位居民自称董道中。
李儒荣说,当年她下了转关口站,沿着铁轨往前大约走了半小时,“过了綦江氮肥厂后,有一条水沟,走过水沟是旁边有大片田地的小路。好心人一家住的是一个土房子。”
年龄不符,失望而归
董道中说,前方3个地方有水沟。
下午3时40分,第一个水沟到了。“上面这家人姓谢,上去问问嘛。”
走到一户居民楼前询问,一名40多岁的男子称,印象中听父亲说曾留宿过一个小女孩。
“真的啊?你说说当时的情景呢。”李儒荣十分激动,立即与男子比对当时情况和年龄,结果失望而归。“他不是。”李儒荣说,自己48岁,当时好心人背上的男孩比自己小。而眼前的男子已经55岁,父亲在世也有73岁,年龄不符合,而且他也并没有姐妹。
好心人已经搬家了
“没事,没事,我们去下个水沟。”董道中说。
走到第二个水沟,李儒荣立刻摇头说不是这个地方。
一行人又来到第三个水沟,这里有大片田地,水沟前面还有一条小路。李儒荣望了很久,突然说:“这个地方有点像。”
沿着小路走了一会儿,一间老旧的土房呈现眼前。“就是这里,我记忆中的地方就是这样!当时他接我回家,到了门口就将背上的小男孩放下,然后在里面煮了一锅稀饭。”李儒荣欣喜若狂,跑上前敲门。
“这里早就没得人住了,这家人已经搬走10多年了。”董道中说,这是居民杨龙江的家。随即,董道中打电话询问朋友,得知杨龙江一家已搬到氮肥厂家属院。“那我们快去嘛,我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他了。”李儒荣说。
“小姑娘”握住“叔叔”手
下午4时30分,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杨龙江的家。
杨龙江的妻子说,他在楼下休息,马上去喊他。在客厅等待的3分钟,李儒荣有点坐不住了,表情也十分复杂,看上去有点期待,有点害怕。
杨龙江走进客厅,两人面对的第一眼,李儒荣变得镇定。几秒钟后,李儒荣上前握住了对方的手,“就是他,我敢肯定就是他。”李儒荣说,杨龙江容貌没有大的改变,跟年轻时差不多。
“你还记得我吗?你曾经收留了我一晚上。”李儒荣轻声问道。
“记得,记得,这么多年过去了,你怎么找到我的?”杨江龙脸上也是喜色,接着,两人坐下攀谈起来。记者看到,二人就如同认识很久一般。
她认他当干爹
“那天的事感动了我40年,你是好人”
李儒荣:你今年多大了?你两个娃娃还好吧?
杨龙江:我都68岁了,有个大女儿,还有个小儿子。
李儒荣(兴奋地):你看,这下子完全符合了。感谢你那天晚上的热稀饭和温暖的床,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
杨龙江:小事,小事。你不说我都搞忘了。
李儒荣:我曾托人打听过你的下落,不过没找到你。
杨龙江:我也听表妹说过,但并没有放在心上。
李儒荣(拉着对方的手):我要认你当干爹,我们就是亲家了。
杨龙江:要得,要得。以后你随时有空过来耍。今天就不走了,我喊妻子做点菜,我们好好聊聊。
临走时,李儒荣拿出200元,塞在杨龙江手里,“这钱不多,但是我的心意,你千万不要拒绝。谢谢你,那天的事感动了我40年,你是好人。”
昨天,李儒荣还告诉记者,她有一个女儿。“我时常教导女儿要对人真诚,在别人困难时要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。”李儒荣说:“人活在世上,永远不要让别人认为你是忘恩负义的人。要知道没人有义务白白对你好,但你对人和善、在困难时乐于助人,别人有一天也会回报你。”
李儒荣说,世界上的好人到处都是,知恩图报永远为时不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