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沈晚报王琳:春运在哪里?春运在大学生的日记里,在打工者身下的塑料桶里,在康复婴儿的微笑里。
“微观”春运
辽沈晚报朱柏玲:
张大哥一家三口回郑州老家没有买到坐票,近20小时都得站着。他们想到一个办法,准备3个塑料桶,当板凳使。这桶比板凳轻,一拎就走,还能放吃的,很方便。
辽沈晚报吴昌述:
在长春上学的大三学生孙晓东在沈阳北站候车室奋笔疾书,他在写一篇很长的日记。校园里伸出援手的热心同学,让他把背包搭在行李箱上的陌生叔叔,帮忙搬行李上火车不相识的大哥。他想在自己还清楚记得大家面容的时候把这些感动记录下来。
微博故事
带上塑料桶坐着回家

张大哥和妻子在抚顺打工,儿子今年四岁。抚顺没有直达郑州老家的火车,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年,必须要先从抚顺坐车到沈阳,再在沈阳坐18个小时的火车,才能到达郑州老家。
张大哥一家只买到了站票,这意味着三口人要在火车上站18个小时。一家人并未发愁,张大哥乐呵呵地告诉我,他们早有准备,可以一路坐着回家,而且这个工具并不是我所能想到的板凳儿,张大哥觉得他的工具比那高级,“它比板凳轻、好拿、用途多”。
原来,张大哥给自己和妻子、儿子各准备了一个塑料桶,白色的,直径约30厘米,高约40厘米,“这桶质量不错,我试过,成年人坐上它,绝对没问题,坏不了。 ”
张大哥细数“站票一族”准备塑料桶的好处:“不用的时候把3个桶堆到一起,省地方。桶的重量比普通的板凳轻。而且桶有把手,一拎就走,打开桶盖,把路上要吃的东西放里边去,可以随时拿出来,用塑料桶真的是太方便了”张大哥得意极了。
在沈阳站候车大厅,我发现,其实像张大哥这么有智慧的站票一族不在少数,很多人都准备了塑料桶。
微博故事
日记记录受过的帮助
买票不顺利,记错火车票时间,行李太多独自搬运难……回家的路有很多困难。但孙晓东在候车室写日记时写的是一路上受到的帮助。“我算了一下,一路上7个从来不认识的人帮我搬东西。”孙晓东说。他膝头的日记本最后一篇日记日期是1月23日。他开始踏上坐火车回家的日子。“我挺粗心一直本来以为是24号的火车。23号早上无意中瞅一眼火车票才发现票是23号的票。离火车开车就半个小时。 ”孙晓东说。他迅速归拢行李拖着5个包往火车站跑。“下楼发现东西太多,时间太紧没办法上楼。我几乎是走10步路歇一下。”孙晓东说。“两个不认识的同学帮我把行李送到校门口。打车到火车站一个陌生的叔叔让我把包放在他行李箱上拖了一段。进站和上车的时候也是靠别人的帮忙才上了车。 ”
辽沈晚报王琳:
快过年了,铲车司机宋春雷宝宝的病也好了,这就叫双喜临门。
微博故事
6个月宝宝健康回家
在沈阳站第一候车大厅中,记者注意到一对幸福的夫妇,母亲的怀里抱着幼小的宝宝,此刻,宝宝正在温暖的襁褓中熟睡着,夫妇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微笑。
这位父亲叫做宋春雷,是一名海城市的铲车司机,母亲怀中抱着的是他们6个月大的儿子。就在春节临近之时,儿子却意外得病,在焦急的情绪中,宋春雷夫妇一大早就乘车赶到沈阳。通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救治,如今的孩子已经基本痊愈。宋春雷说:“我现在渴望赶快回家与亲人团聚。
微博实录辽沈晚报朱柏玲:候车大厅内,他们是最勤快的人。在沈阳站,每有一批候车的乘客离开候车大厅,清洁工就会去清扫一遍地面,他们勤快、敬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