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: 023-68693799/68634988 传真: 023-68609305 手机: 13708365119 13983794985 联 系 人: 向南圳 陈颖霞 电子邮件: cqfx111@163.com |
|
|
|
塑化劑藉塑料接觸高脂食物泄毒 微波加熱風險大 |
加入时间:2011/6/1 游览次数:893 |
可致癌「塑化劑」風波愈吹愈烈。港大專家指,塑化劑常見於玩具、食品包裝及化妝品等,可從塑料泄漏,當食品與塑料直接接觸或塑料被加熱,如用保鮮紙包裹高脂食品等,塑化劑有機會釋出被人體吸收,提醒市民避免將食品或飲料放於塑料器皿加熱,以及高脂食品勿長時間接觸塑料容器。
《星島日報》報導,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 (腦神經科) 教授何樹良表示,塑化劑是塑料添加劑,可改善塑膠的耐用和伸縮性,全球工業巿場每年使用數以萬噸塑化劑。除了飲品,塑化劑亦常見於兒童玩具、化妝品、紙包飲料的塑膠飲管、塑料泡沫,及保鮮紙等食品包裝物品。
何樹良形容,塑化劑傾向黏著脂性物,當含塑化劑的塑料直接與高脂肪食物,如用保鮮紙包裹芝士或封蓋碗內湯水時與湯的表面油層接觸,釋出的塑化劑便會進入人類食物鏈。同時,任何的加熱方式亦可增加塑化劑泄漏風險。他說,塑化劑被人體吸收後會累積在人體脂肪組織如大腦,雖不致有急性毒性,長期吸收影響仍未知。
港大曾就 DEHP 和 DINP 等常用塑化劑進行測試,結果發現其分子結構與雌激素相似,可產生類似雌激素效應,增加乳腺癌或卵巢腫瘤細胞生長的潛在風險,及致男性生殖疾病與內分泌失調等問題。何建議避免將保鮮紙包裹食品直接放入微波爐加熱,即使塑料標示為「微波爐適用」,亦需了解其塑料成分。
傳統檢測塑化劑有否仿雌激素效應須通過 6-8 年的老鼠毒性測試,為節省時間及成本,港大自行研發出雌激素效應快速測試工具,協助篩選具風險的塑化劑。內科學系 (研究) 助理教授何永樂稱,該快速測試可在兩天內得出結果,正申請專利。
此外,食物安全專員陳漢儀昨稱,因應台灣飲品添加塑化劑的調查進展,香港不排除擴大抽查範圍及力度,並特別留意運動飲品、果汁。
被驗出含塑化劑的兩款台灣「動力運動飲品」,香港進口商捷運食品稱在港已出售 7800 多箱問題產品,上周已通知零售商回收。市民可致電 26370646 查詢,原訂至本月 15 日的回收限期將延長。立法會議員梁家傑今日於立法會提質詢,促政府交代如何防止受塑化劑污染食品輸入香港。 |
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【返回首页】 |
|
声明: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上收集,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,谢谢。 |
|
|